央廣網邢台6月16日消息(記者孟曉光)據中國之聲《央廣新聞》報道,中央人民廣播電臺《綠色中國行動》記者今天下午走進河北省邢台市臨城縣實地採訪當地退耕還林情況。那裡的情況如何?當地老百姓生活發生了哪些變化?
  臨城位於河北省西南部,地處太行山東麓,境內山區、丘陵、平原呈階梯狀分佈,素有“七山二水一分田”之稱,是中國核桃之鄉。進入河北臨城,採訪車在十幾公里核桃林中穿行。樹上掛滿了綠色的小核桃。談起對臨城的最大印象,恐怕也是這核桃了,自2002年退耕還林以來,共完成退耕地造林4.8萬畝,至2013年底薄皮核桃保有量達18.2萬畝,而這個臨城的人口也僅有不到21萬,核桃林幾乎達到人均一畝。
  在這裡,不僅是核桃林多,更重要的是,核桃林成了農民的搖錢樹。在臨城縣的喬家莊村採訪時遇到了村民喬二民,7年前,66歲的他將自家的30多畝次耕地實施退耕,種植了核桃樹,如今,收入一年比一年好,年收入20幾萬元。他告訴我說,他們村的老百姓都是通過退耕還林種植核桃樹才發家致富的。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,當著他們縣副縣長的面說,現在就是給他個縣長,他也不願意換,因為確實從核桃林里得到了效益,收穫了幸福。
  臨城退耕還林已經退出了一個綠色產業,核桃種植、加工和深加工等等,帶動了10萬人的就業。
  退耕還林帶來生態效益的同時,如何也能為當地老百姓帶來經濟效益?
  看著自家核桃園裡掛滿核桃,林農喬二民喜上眉梢。喬二民是河北省邢台市臨城縣喬家莊村的村民。7年前,他把家裡的30多畝的次耕地,進行了退耕還林,種上核桃。
  喬二民:從掛果這三年看,平均就是一畝地就是兩千來塊錢,這個樹一年比一年大,每年還遞增。以前靠天吃飯,下點雨就重點小莊稼,沒啥收入。
  如今,喬家莊村的1200多畝次耕地已經全部進行了退耕還林,小小的核桃讓村民們走上了致富路。
  村民:這是才掛果這2年,要是今年我估計在5000塊錢,一畝地。比咱的好地還好,比種玉米棒子強多了,他那個純收入下來頂多一千塊錢,最次的地效益還,他這還比較省工呢,純利在4000塊錢。俺村凡是弄這的真沾光了,你包30多畝地,一年還弄個小車子,4、5萬塊錢。
  喬家莊的變化是河北省發展林果經濟、為退耕百姓謀劃綠色發展道路的一個真實寫照。目前,河北省累計落實退耕還林補助資金142億元,退耕農民戶均受益6514元。依托退耕還林工程,培育出一大批林果特色產業基地。共發展乾鮮果品基地560萬畝,林板(紙)原料林基地500多萬畝,年收益86億元。昔日貧瘠的退耕地現已成為百姓脫貧致富的“綠色銀行”。
  河北省臨城縣副縣長劉楨哲:退耕還林,退出來一個綠色產業。核桃樹多了,我們進行深加工,全縣一共是20.7萬人,其中有10萬多人 直接或間接參與這個產業,這樣一業興,帶來百業興,通過退耕還林,使許多人做了綠色產業。  (原標題:[綠色中國行動]河北臨城退耕還林 核桃林成農民搖錢樹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l04bldqy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